找到相关内容1404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在三宝上师前应谨慎防护身口意

    大罪业。 ——益西彭措堪布        由于深重,稍作违逆、损害就会结无量罪业,因此在三宝、上师、菩萨、父母等前,身口意尤其应小心防护。   圣者菩萨可以化现为各种身份...的上师,那位是邪魔外道,不能听到别人的一些诋毁就随声附和,这样容易毁坏自他,造下堕落地狱的大罪业。   以上是就显宗而言,以金刚乘来说,自己的金刚上师是比菩萨更为严厉的,在密乘十四条根本罪之中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三宝|口业|恭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301578946.html
  •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

    修道,但却不得受用。学人果真能将上述种种弊端弄明白,切实精进修行,不生爱憎取舍之心,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、自性的显现,能透过现象而见其本质,这就是见性!再经过除习的锻炼,就是保养圣胎,让它...。连虚空粉碎也不可得,连不可得也不可得,那才是证悟!开悟后才有力量,不致为五花八门的物境所动摇。否则,说食不饱,遇境即失,不得真实受用。   所以,我们要时时反问自己,是否心还粘着?是否真的...

    元音

    |元音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228452855.html
  • 似比量

    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  因明学用语。因明八门之一。略称似比。指错误的推论。即依不成、不定、相违等似因智生似义智,因而无法正确比知量度。商羯罗主《因明入正理论》云(大正32·12c):“若似因智为先,所起诸似义智,名似比量。”又云(大正32·12c):“似因多种,(中略)用彼为因,于似所比,诸有智生,不能正解,名似比量。”(沈剑英)  [参考资料] 石村《因明述要》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0638089.html
  •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

    第十五、当行住坐卧、人事往来、种种习气发生之时,一点也不自觉,任其流连往返,决不回顾自心。结果往往是虽然学佛修道,但却不得受用。学人果真能将上述种种弊端弄明白,切实精进修行,不生爱憎取舍之心,...证谓证、未得谓得,是要下地狱、遭恶报的!不管是念佛、参禅,或者修密,均须妄念消融,内而身心、外而世界一起消殒不可得。连虚空粉碎也不可得,连不可得也不可得,那才是证悟!开悟后才有力量,不致为五花八门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05794674.html
  • 阿知仁波切开示:如何辨别禅修魔境

      当在禅修的时候,如果出现显现境界的时候,比如说见到佛本尊或者护法之类,心不要执取,而应该继续安住自身的修行。如果当你的心念散乱的时候,你的境界中的显象也发生扰动;而当你的心自然安住的时候,你的境界中的的也稳定。如果属于这种情况,那么这个境界应该不属于魔境。反之,不管你的心的安住的情况如何,你的境界中的一直都很稳定,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属于魔境。   先讲一个宁玛...

    阿知仁波切

    |防魔|降魔|阿知仁波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1359281742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见道方修道,不见道又如何修起?

    如本法师答:道(梵语marga),见道就是正见佛法实相义,因为正见佛法实相,修行才不会误修,譬如有眼目,才不致走错方向;事理的真相能正见了知 ,诸法缘起性空之道,内心无惑,不染,是非善恶,了义不了义,究竟不究竟,皆能明辨,见道者得失寸心知,不用别人规劝与启发,自心自知自解脱,这是见道方是修道者的步步境界。 不见道如何修起呢?不见道就如同不明事理 ,事理不明焉能处断大事,必定过失节节生枝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471612557.html
  • 忏悔支的总义

    门:指三门,即依靠身体、语言、心而造。4)加行:指行为,比如自己亲自造,或令他人造。5):依靠上师、父母等严厉而造,或依靠六道众生等一般而造。6)形相:包括自性罪的形相、佛制罪的形相。以上...金刚萨埵的威力,使自相续的罪业完全得以清净;后行观想金刚萨埵等忏悔发光融入自己,所有的罪业得以清净,并将修法的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。这是噶当派、噶举派上师们的殊胜教言。   忏悔支的总义介绍到这里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忏悔|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10452613330.html
  • 忍辱波罗蜜多的圆满唯一在心上安立

    ,天魔大军烦恼怨贼,乃至极下微小怨贼,亦以安忍而调伏之。是名安忍波罗蜜多。”   《入行论》云:“恶有情如空,非能尽降伏,惟摧此忿心,如破一切敌。”   《入行论》说:嗔恚的——恶劣有情如虚空般无有边际,谁能一一降伏?只要摧伏自己的嗔心,就等同摧毁了一切怨敌。因此,忍辱波罗蜜多的圆满不必观待嗔恚的穷尽。   “以皮覆此地,岂有尔许皮,惟以鞋底皮,如覆一切地。”   为了不让脚被荆棘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忍辱|忍辱波罗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3101727063.html
  • "唯识"的理解

    唯是简别,排除其他.识是认知.意思是万法的显现除了能被识的认知外没有一个不变的本体.也不是说识就是一个不变的实有本体.依于根而产生的识,根和都是一个迁流变化的,识也一样.<<百法明门论>>略陈名数,八识,与识相应的五十一心所,色十一是第八识的相分,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是心心所色的分位假立,无为法是四法的事相的理体,都离不开识.唯心,如果依八识心王,那唯识也是唯心.但一般理解唯心唯识有差别,一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5654299.html
  • 懒惰的反思

    精进的理解 懒惰的反思 什么是精进?精进是善法的一种欢喜心,也就是说,精进是一种心态,是善法。精进的违品是三种懒惰:一、同恶懒惰,也叫推延懒惰,将要行持的善法一推再推;二、耽著劣事懒惰,即世间八法和唱歌、跳舞等事无比喜爱,对于修行人来讲,这是一种懒惰;三、自轻凌懒惰,就是自暴自弃,认为自己不是修行的料,而自甘堕落。 作为修行人,总为自己不如法精进修持而找借口,其实也是一种懒惰。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0776752.html